时运造就英雄金贝街,英雄也能影响时运。
隋朝末年,社会动荡,暴政横行,奸臣专权,百姓生活困苦,水深火热。
在这种乱世中,徐茂公横空出世,成就了自己的传奇。
从一介草寇,到唐朝的开国功臣;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,蜕变为策马奔腾的军师,再到接近帝王的亲信,他的家族也因此享尽荣华富贵。
展开剩余89%然而,徐茂公临终时,做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嘱托:“若我后代中有高人之才,必定要先除掉,免得反叛。”这句话的背后,暗藏着他对英雄辈出,且英雄或能毁天下的深刻忧虑。
徐茂公,原名徐世,家境富庶,在当地也有相当的声望。他从小便目睹了隋朝暴政的残酷,心中充满了不满与愤懑。十七岁时,他毅然加入了反抗隋朝的起义军,并劝说领袖翟让投身起义,共同谋求反抗隋炀帝的压迫。
当时翟让只是一个贼寇头领,目光短浅,只想着打劫谋生。徐茂公却看得更远,他分析道:“穷人之间的打劫只会得不偿失,何不去抢劫隋炀帝正在修建的京杭大运河?那里资源丰富,收获定会丰厚。”
翟让采纳了这个建议,带领队伍前往运河一带进行劫掠,果然,一举成功,不费吹灰之力便收获了大量财富。
有了这些资金,徐茂公开始谋划如何壮大起义军的力量。
他建议翟让招揽李密,这个在隋朝曾担任上柱国的李密金贝街,威望极高,一旦能说服他加入瓦岗寨,必能吸引更多的英雄好汉,扩大势力范围。
李密的加入的确带来了不少好处,起义军逐渐壮大。然而,随着瓦岗寨队伍的日益增多,翟让的不足也开始显现。
翟让并不渴望权力,只是对金钱有强烈的追求。
看到这一点,徐茂公决定趁机提出将寨主之位让给李密的建议。李密继任后,表面上顺利过渡,然而他心中充满疑虑,总是担心翟让会图谋不轨。
最终,李密选择了铲除翟让。在一次宴会上,李密设下埋伏,以摔杯为信号,突然发动袭击,翟让未曾料到,一命呜乎。徐茂公察觉到情况不妙,试图逃跑,却被重重一刀砍伤。
伤好之后,徐茂公得知了翟让的死讯,深感悲痛。
他认为,是自己当初的决策不慎,才导致了翟让的死亡。因此,虽然李密邀请他继续效力,他却婉拒了,选择独自一人前往溧阳。
不久后,李密与王世充激战,但最终以失败告终,瓦岗寨也因此失守。
在这时,李密心灰意冷,转投李渊帐下,而徐茂公也开始意识到,瓦岗寨已经不复存在,再留在溧阳也毫无意义。李渊是当时的明主,与李世民父子同样英明,归顺是顺应大势。
于是,他决定将原本为李密效力的兵马、粮草悉数交还给他,清清楚楚地向李密表明,“原本我为你的臣下,溧阳之事也是你安排,我可以归投李唐金贝街,但绝不能带走你的东西。”
这是断开过往一切联系的决定,而徐茂公也因此顺利投靠了李渊,并获赐姓“李”,从此叫“李世”。
李渊感受到徐茂公的忠诚与果敢,任命他为光禄卿。
然而,李密对于自己这一职务并不满意。李密本身有一定的家族背景,在他的眼中,自己与李渊同为名门之后,凭什么李渊现在当了晋国公,而他只是一个光禄卿?
此种不满,最终引发了李密再次造反的冲动,但他很快败北,最终丧命。
徐茂公痛惜李密的死,甚至向李渊请求为李密举行盛大葬礼。
李渊感动于他的忠诚,允诺他为李密举行丧事,这种忠心让徐茂公获得了更多的尊敬。
徐茂公的忠义,甚至在他父亲的命运上得到了体现。
当时窦建德领兵攻占溧阳,将许多战俘抓了回来,其中就有徐茂公的父亲。
窦建德虽为敌军,但他了解徐茂公的忠诚,也不愿在这件事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,最终决定释放了徐茂公的父亲。
程咬金与尉迟恭在白璧关发生冲突,这使得李世民陷入了险境。
程咬金心生愧疚,主动请求参战以折罪,徐茂公巧妙地为他提供了谋略,最终帮助程咬金大获全胜。
随后,在徐茂公的精妙指挥下,李世民的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,收复了三座城关,展现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。
在唐高宗时期,李世民因皇位继承问题犯愁,朝臣们纷纷为此议论纷纷。然而,徐茂公一直保持沉默,不参与其中。他明确表示:“陛下家事,不必外人知。”
李治继位后,李世民的继承人问题再次困扰朝廷,武则天逐渐掌控大权,并开始干预立储之事。
当李治犹豫是否废除王皇后时,徐茂公再次保持了沉默。他深知,在这种局面下,无论支持哪一方,都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。最终,他选择了保守,给出了与唐太宗一致的回答:“这是陛下的家事,外人无需干预。”
徐茂公的明哲保身,最终让他在武则天专权的局势下保全了性命。
徐茂公的一生,可以说是充满了智慧与机巧,他既是忠臣,又能深刻地洞察时局,保持警觉。
他以忠诚稳固了自己的地位,却也深知时势变化无常,真正的英雄,不仅要有勇气,还要有智慧。
他的一生,充满了忠义、明智和保全自己性命的巧妙策略。
发布于:天津市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